假期後遺症
假期過後,後遺症湧現。
戒三陪 由獨立生貢獻
孩子食飯途中離座,你會否擔憂孩子吃不飽而追着餵飯呢?或者給他看平板電腦撈飯呢?又或者索性放他上高腳椅用安全帶縛着他呢?孩子自出娘胎已有本能主動找奶吃,自己探索環境,為什麼成人不理會他已開始獨立呢?孩子能坐穩,我們即準備好矮枱矮椅,不用高腳椅,我們相信孩子能自由獨立地決定自己何時吃飽離開,接近一歲的孩子會知道,離座就代表已吃飽要收拾,學會在食飯與遊玩間選擇。
「三陪」家長
一歲多的男孩和媽媽一齊來上課,不斷要貼着媽媽,要她一起玩。
小孩不講理?!
早前有一本親子雜誌,以小孩子不講理為主題,在社交網站招募孩子哭鬧相片,更要家長寫哭鬧原因,及公開姓名和年歲,活動又指愈沒道理,愈可愛惹笑等等。
無痛分離
獨立是成長的重要一步,自零歲剪斷臍帶開始,孩子邁向完全獨立之路,也同時建立親子互信的關係,融入群體。
生活教育還是生病教育?
以往香港生活環境,雖在資本主義霸權下,但大體是自由而法治,多元開放而有道德傳統共同價值,植根中華傳統而又面向國際。
家長心聲: 與孩子同行--「矇特梭理」之路
與孩子同行--「矇特梭理」之路 “Mr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round and round and round the sun. How many circles have you made, Sky?” “Three.” 孩子三歲生日時,兒童無限的老師在課堂上讓拿著地球儀的兒子圍著太陽玩偶轉了三個圈,代表三歲慶生。
預防醫學與預防教育: 父母正常化
中醫講上工治未病,《黃帝內經》云:「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蒙特梭利教育與中醫
南韓亞洲世界蒙特梭利會議2010 香港代表邱振明論文 蒙特梭利是西醫學出身,那中醫對蒙特梭利教育有什麼啟示呢? 先分享一下我學中醫的經歷。